过去的四十年,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,但不是制造强国,中国的制造业是从参与全球分工开始的,是从低端起步的。过去的中国制造更多的是模仿,现在要从模仿走向创新,通过“中国制造2025”完成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。
刚刚落下帷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向外界展示了继续开放发展的中国,年会议题广泛,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成为本次博鳌论坛热议的焦点。
自2018年3月以来,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级。特朗普先是签署“232措施”,然后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%的关税,又叫嚣1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。而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的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%的关税,涉及到约500亿美元金额。同时,商务部表态,如果美方公布新增1000亿清单,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反击,“我们不排除任何选项”。
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出席博鳌论坛分论坛时表示,亚洲已经形成了产业链,中美的贸易摩擦会影响到整条供给链,会导致亚洲经济的不确定性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:“这个打击是没有用的”。她认为,一个良性的竞争应该是尽自己的思考去研究新技术,而不是通过贸易保护的方式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,历史证明,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保护主义解决它自己面临的经济问题。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。
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,是两国在高端制造领域、产业升级方面的博弈,或者说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目的就是遏制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崛起。
过去的四十年,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,但不是制造强国,中国的制造业是从参与全球分工开始的,是从低端起步的。过去的中国制造更多的是模仿,现在要从模仿走向创新,通过“中国制造2025”完成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。
说起“中国制造2025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2014年12月,“中国制造2025”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。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可分3步走。
第1步:力争用十年时间,迈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2步:到2035年,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;第3步: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;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,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。
可以说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提出不仅给出了中国制造行业未来的出路和方向,也为金融行业指明了投资方向,顶层政策设计不断完善。2017年3月,中国人民银行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银监会、证监会、保监会共同发布了《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;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;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;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加强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资金支持;发挥保险市场作用,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;拓宽融资渠道,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“走出去”。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和金融国家队的跟进,民间资本也开始了在制造领域的角逐,纷纷向高端制造业抛出橄榄枝,制造业产品价格、行业收入水平、盈利增长等快速改善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2017年,通用设备、通信设备、专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23.5%、21.6%、20.9%,高端制造业税收增势较强,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。
从宏观层面看,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,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凸显。我们预测,在2018年,国家对创新的推动,对大数据、互联网与发展高端制造的结合将做得更为深入,市场对创新的关注也有望大幅提升。因此,恒浩峰集团未来将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业,具体到产业层面,发掘产业龙头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,预计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将逐渐诞生。
0592-6666712